曲靖日报记者方蓉 李书明张吧策路
6月14日,以“致敬在科研和劳动一线建功立业、创新创造的先进工作者”为主题的2025年第一期“云岭楷模”发布仪式在曲靖隆重举行,云南驰宏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熔炼厂作业经理徐成东凭借在铅冶炼领域的卓越贡献,被授予“云岭楷模”称号。
作为从曲靖本土成长起来的行业领军人物张吧策路,徐成东自1991年投身铅冶炼行业以来,三十余载扎根生产一线,从基层冶炼工逐步成长为享誉业内的“冶金炉王”。
在云南驰宏厂区,一台20年前从澳大利亚引进的艾萨炉,是徐成东创新智慧的生动注脚。初到中国时,这台“洋设备”故障频发,徐成东带领团队日夜攻坚,通过一系列本土化改造实现设备“完美适配”,助力企业成为国内首家采用艾萨炉炼铅的标杆企业。徐成东深耕一线多年,将“兴趣、钻研、创新”视为职业发展的“三昧真火”。谈及创新理念,徐成东表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只有技术过硬、敢于突破的一线劳动者,才能真正释放产业价值。30多年来,我始终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引领,在岗位创新中实现人生价值。”
一路走来,徐成东以永不懈怠的探索精神,不断创新铅冶炼技术。针对艾萨炉喷枪使用寿命短的缺点,他主导改进喷枪设计,将喷枪使用寿命从48小时大幅提升至240小时,显著降低能耗与成本;面对生产成本高的难题,他大胆提出将富氧空气氧气浓度由32%提高至42%,优化原料结构张吧策路,成功推动粗铅冶炼系统扭亏为盈。更令人瞩目的是,他带领团队创造了年产量8.5万吨、艾萨炉978天炉龄的世界纪录,以持续的技术突破成为国际艾萨炉冶炼领域的领军者。
在不断创新钻研的征途上,徐成东还致力于培养人才。2011年,“徐成东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平时,徐成东不是在操控室里工作,就是到工作室开展“传帮带”。从工作室成立至今,他带领一批批年轻人先后开展5项技术攻关,获得15项专利。如今,他的徒弟遍及呼伦贝尔、曲靖等地,已成为各条生产线上的技术能手。“徐成东劳模创新工作室”也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简单的事重复做,重复的事认真做”,这是徐成东坚持多年的信条。现在,他和团队的目标是配合中国厂家,设计制造出更经济、更环保、更智能、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铅冶炼氧化还原一体炉。面对未来,徐成东表示:“创新永无止境,我将继续扎根一线,为铅冶炼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云岭楷模”的荣誉不仅是对徐成东个人奋斗的肯定张吧策路,更彰显了新时代科研工作者与劳动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他们如同精神灯塔,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创新实践,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九五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